德国友人首次入选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
8月15日,约翰·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加活动,成为首次入选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的外国友人之一。他表示,其家族四代人与中国已建立联系长达170年。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拉贝担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利用自己的德国国籍
8月15日,约翰·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加活动,成为首次入选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的外国友人之一。他表示,其家族四代人与中国已建立联系长达170年。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拉贝担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利用自己的德国国籍
8月15日,以“我的邻居约翰·拉贝”为主题的图片展在拉贝的家乡德国汉堡举行。本次展览由南京大学“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团队组织策划,通过图文、档案、视频与多媒体互动等形式将过往历史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以当年普通南京市民的视角立体呈现拉贝在中国的经历,尤其是他在抗日
今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第四批传承人颁证仪式,首次纳入约翰·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理查德·布莱迪曾孙女梅根·布莱迪等国际友人后代。他们将通过跨国证言、史料整理等方式,持续揭露历史真相。
2025年8月15日,约翰·拉贝先生的后人托马斯·拉贝先生在抖音正式发布了第一个视频,他表示自己回到了拉贝故居,将会和中国朋友们讲述爷爷的故事。
8月15日,“让历史说话 用史实发言”南京大屠杀研究系列书刊推介活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运全,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季铁军出席活动。
202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80周年,法国青年马库斯、松松和士杰来到和平纪念馆。
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上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悼念广场,举行悼念仪式,约翰·拉贝的孙子、历史亲历者后代、国际友人共同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献花。
约翰·拉贝是一个中国人民十分熟悉的名字,习近平总书记曾讲道,“中国人民纪念拉贝,是因为他对生命有大爱、对和平有追求”。在即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一起走进位于南京的拉贝故居,感受这位国际友人的无私大爱。拉贝故居位于南京广州
日本侵略中国的残暴行为是事实!历史不会因为日本不承认而变化的,8月8日日本的前国脚转发了认为“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的谎言”,遭到了日本国内外网友的攻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完了,日本那边弄了个《援护法》。后来又改了《军人恩给法》……这些日本自己的法律,把那些被判死刑的战犯说成是“因公殉职”!
厨房地板上睡了84人,马桶一天被使用200次,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的日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1937年冬天南京最黑暗时刻的生命奇迹。
最近,电影《南京照相馆》热映,一幅幅不被日军允许公开的照片,真实纪录着那段惨痛历史。照片只是记录事实的介质,日军想要掩盖的,是他们惨无人道的屠杀行径。黑暗日子里也有微光,国际友人开展人道主义救援的瞬间,定格在一张张模糊黑白照片里,多年以后依旧让我们热泪盈眶。
在去年的这个时间点,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疯狂蔓延,世界各地对抗疫物资的需求极为迫切,出现了严重的缺货现象。其中,在抗疫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口罩,更是供不应求。当时,国内的物资供应也十分紧张。不过,即便处于这样的艰难处境,中国政府依然做出了向德国提供物资援助的决
1937年12月的南京城,寒风里裹着血腥味。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破城门,短短几周内,街头巷尾尸横遍野,哀嚎声日夜不绝。三十多万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战俘惨遭屠杀,妇女被凌辱,婴孩被刺刀挑起,整座六朝古都沦为血色。在这片绝望的焦土上,却有一群外国人选择留下。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抗战初期,苏联是第一个援助中国抗日的国家。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苏联援华飞机有1000多架,援华志愿飞行员有2000余人。在多次空战、轰炸中,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击沉日本兵舰十几艘,击落、击伤敌机数百架,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超过200名苏联飞行员
2020年当新冠病情肆虐全球时,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突然接到了一个叫托马斯·拉贝的人的求助信息,他告诉大使馆说他们国家的防护用品已经停产,因此他想要请求中国的援助。